文 | 邹高翔融资炒股利息
4月23日世界读书日,南方报业289书房,田东江老师“莫向光阴惰寸功”讲座开坛,暨发布新书《抱影无眠》。是为“潮白观影记”系列的第8本,加上“报人读史”和“潮白时评”两个系列,为总集的第35本。还有两本观影记待出,“田氏书”已达37本。
作者田东江在新书活动现场
东江老师曾言,出书到36本便收山。讲座中言,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,自然就有表达的欲望。手不释卷不停笔,已是他的生活方式,可见“36”的目标定低了。“田粉”乐见这样的食言。我已写过五篇读书心得,自认解析到位,本也想收山。读了《抱影无眠》,又有了表达的欲望。著者和评者头脑都如火山岩浆翻滚,不泄不快。序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戚世隽教授所写,“这些影片不是毫无关联的三次元世界,一次次通过相类的事件,互相遥望与致敬,甚至仍在现实生活中重现”,洋洋洒洒足有10页,显然也出于表达的欲望。
《抱影无眠》延续“潮白观影记”风格,由近事起兴,类似新闻由头,生发眼前所见与电影之关联,从电影角度阐释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意义。纵观文坛影坛,这样的影评独一无二:不追逐热门、不关注明星、不讨论演技、不算计票房。从第一本到第八本,出书呈“加速度”之势。《抱影无眠》尤其明显,回想当时辑七《江海寄余生》尚未完成,作为辑八的本书已列出成书时间表。料是东江老师荣休前时间宽裕,荣休后更为自在。
时间只是客观因素,阅读量的积累才是关键。《抱影无眠》计54篇,即54个题眼,以电影切入论述,涉猎达240部。旁征博引,信手拈来,片中情节如数家珍,如剧重现。有了观影数量之巨、程度之深,才有运用之活、成文之快。在东江老师的记忆存储中,电影如庞大的视频数据库,具有自动比对功能。现实生活中的片断,在我等眼中平淡无奇,却随时能触发他的灵感,数据库立即进入“比对——关联——提炼”的程序。《抱影无眠》论证每个题眼的电影数量,较之“潮白观影记”的前期所著,明显增多。这是知识储备和输出的“利滚利”模式。
我读“潮白观影记”系列,对其中看过的电影自是特别共情,往往仅一二者,余者当作“延伸阅读”的指引。《抱影无眠》中的《初吻》篇,《庐山恋》和《十字街头》是名片,见之莞尔。另有中国的《生活的颤音》、法国的《初吻》、美国的《伯德小姐》、意大利的《天堂电影院》,则无眼缘。文由六部电影得出结论,中西文化对待接吻尤其是初吻态度迥异,内敛与张扬之别,是文化传统使然,并无高下之分。《致敬电影经典》篇,由巴黎奥运会开幕式“火车冲破银幕”场景谈起,远到《火车进站》,近到《三峡好人》,提及的电影更多达23部。
《抱影无眠》的另一新意,为“在地性”更强。过往著述,以新闻事件和个人感受起兴较多,本书实地寻访型由头增多,文中还穿插实地寻访记录。电影故事再生动,毕竟是隔着银幕共情,实地寻访则把“我”写进去,如同时下盛行的“跟着电影去旅行”。“在地性”使文本具有了“边看边走边评”的意趣,情怀不减,地气更增。我是记者出身,写作文化散文游记推崇“在地性”,通常都要实地看过才下笔。东江老师的这一变化,料因得闲,可多走走逛逛了,符合新闻人的本性。由此与他更有共鸣,又甚乐见。
《我工作过的南方日报》篇,读来格外亲切。《羊城暗哨》《跟踪追击》《秘密图纸》等多部老电影,出现南方日报报纸的镜头。公安局报架上有,喝早茶的食客手上也有,还被潜伏特务用作接头暗号。东江老师特意到《秘密图纸》中特务接头的拍摄地东山酒家寻访,门口的两棵大榕树和台阶还在。“实证”顿时让多维历史的侧面活化:电影史、谍战史、报业史。《菜市场里的冷暖人生》篇,由一则新闻起兴:广州一家广告公司高管谭家志被裁员,人到中年,求职无果,妻患重病,遂在沙园菜市场开鱼皮店,重启人生。由多部电影论菜市场毕,东江老师抛出“彩蛋”:路过沙园,到谭家志的店看看聊聊,帮衬52元。这两篇是“在地性”的典型,体现新闻触觉,更有人间情怀。
看来,已然荣休的东江老师,表达欲望不减反增。讲座题目,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《题弟侄书堂》句“少年辛苦终身事,莫向光阴惰寸功”,当为东江老师人生至感。讲座金句频出,谈AI时代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重要性,“检索不叫读书,得到的东西是无根之木,无从融会贯通”;谈阅读须与工作结合,不能陷入“自嗨”,以宋理学家罗大经语告诫,“几有若屠儿之礼佛,娼家之读礼者,是可叹也”;谈阅读及做事须持之以恒,以王安石语勉励,“而世之奇伟、瑰怪,非常之观,常在于险远,而人之所罕至焉,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”。
从1997年底在南方日报初试啼音第一篇历史札记开始,东江老师以日积硅步的“寸功”,自成一家。如今退而不休,担任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,阅读方向拓宽,正在重读文学名著,拟在业已成名的三个系列之外,再添新翼。“田粉”充满期待。我曾概述他的成就是“著作等身三叉戟,报人学人两生花”。“36”的原目标已突破,天花板不知何在,我看姑且可定“63”。届时以书的高度,或将超过他的身高。那么,我这句概言的前半句,就得改为“著作超身四足鼎”了。
作者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(南方日报社)高级编辑,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、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
相关内容
“抱影无眠”,出自柳永词《戚氏·晚秋天》:“对闲窗畔,停灯向晓,抱影无眠。”引此为主书名,作者田东江巧妙地将此“影”化彼“影”,以电影为主题,既观影,又读史,兼时评,写下《抱影无眠——潮白观影记辑八》。
本书属于“潮白观影记”系列的第八辑。前面七辑分别是《坐看流年轻度》《漏声未残》《欲待曲终寻问取》《忍凝眸》《独笑亦含颦》《人初静》《江海寄余生》,已相继于2018—2024年出版。每辑是对不同年份的时事、不同电影的评论,目前尚未发现国内有同类文字。该系列影评集子反响热烈,屡获好评。
书名:《抱影无眠——潮白观影记辑八》
著者:田东江
出版:南方日报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25年4月
定价:45.00元
包邮价:36.00元
“潮白观影记”系列
作者简介
田东江,河北三河人,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,成长于京郊潮白河畔。1978年初中毕业考入技工学校,读铸造专业。1980年进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当工人。1985年自该厂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,先后获学士、硕士学位。1992年起供职于广东省政协机关。1997年起供职于南方日报,历任理论评论部主任、社委。高级编辑。2010年获得广东新闻“金枪奖”。2016年荣获“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”,入选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领军人才。2017年入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,以及中宣部文化名家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。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2024年10月,当选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。
作为一名新闻人,作者田东江近30年来在观看了数千部世界各国各种题材电影的基础上,以“文化比较”的视野撰写观影心得,从新闻报道、重要时间节点、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身边事为切入点,调动同题材的各国电影予以深读。
观影记虽立足于各国电影,出发点却并非评价电影本身,而是将电影提供的相关素材作为人类学上的民族志材料加以运用,解读新闻,具备更深层次的思考。
这部观影记的正文共54篇文章,分别从54个角度切入,对相关题材的电影进行评述,观赏之中有观点融资炒股利息,观照之下有观念,文字纵横捭阖,生动风趣,具有相当的知识性、可读性。这样的影片文章,既能够起到很好的推介电影作用,又能够极大地开阔读者认识问题的视野和思维空间。